英文名称:Environmental Ecology Planning
【课程编号】ENV14811 | 【所属模块】学科基础课 |
【学分数】3学分 | 【适用专业】环境生态工程/环境规划、评价与管理/人口、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|
【学时数】48学时 | 【开设学期】春季 |
【已开设次数】10 | 【建议选课人数】15-30 (需配备助教) |
【授课教师姓名】徐琳瑜 | 【授课教师职称】教授 |
【授课教师联系方式】 Email:xly@bnu.edu.cn 手机:138-1001-9399 | 【授课教师所属单位】意大利贵宾会 |
【先修课要求】环境生态学,环境评价,线性代数 |
一、课程简介
环境生态规划课程旨在系统性地梳理环境生态规划的原理、实施过程和基本方法,总结国内外生态环境规划的特点和历史发展,呈现国内外环境生态规划实施的成功案例,并指导学生独立开展一个完整环境生态规划,对实际问题展开独到科学的评价和分析。
二、课程目标
要求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环境生态规划的基本概念、程序与主要内容,理解环境生态规划的内涵与特征,熟悉环境生态规划的常用理论与理念,系统掌握功能区划、预测及规划方案形成与优化等环境生态规划中常用方法,并把握当前环境生态规划的研究进展与最新研究成果,熟悉各种环境生态要素专项规划的内容与方法,能够在教师指导下,以团队合作的方式,开展基本的环境生态规划实践。
三、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
(一)第一章 环境生态规划概述 学时:8
主要内容:
第一节 绪论(2学时)
1 什么是规划
2 环境生态规划概念与内涵
3 特征与任务
4 环境生态规划类型
5 我国环境生态规划的发展
第二节 环境生态规划的基础理论与程序(6学时)
1 环境生态规划基本理论
2 环境生态规划程序
3 环境生态规划目标
4 环境生态规划指标体系
5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
重点:环境生态规划基本概念及发展过程,环境生态规划理论与程序
教学要求:理解环境生态规划的内涵,理解和掌握环境生态规划的基本程序与主要指标体系;掌握专家咨询法、层次分析法、主成分分析法、客观赋值法等方法;熟悉环境生态规划的实施程序
(二)第二章 环境生态专项规划 学时:40
主要内容:
第一节 水环境规划(12学时)
1 规划内容与程序
2 规划目标与指标
3 评价方法
4 预测方法
5 水环境功能区划
6 水环境容量
7 污染物总量控制
8 规划方案及评估
第二节 大气环境规划(8学时)
1 规划内容与类型
2 规划目标与指标
3 调查与评价方法
4 大气环境功能区划
5 大气环境预测
6 大气环境容量
7 污染物总量控制
8 规划方案及评估
第三节 声环境规划(4学时)
1 噪声特征与度量
2 噪声污染控制规划
第四节 固体废物管理规划(4学时)
1 固体废物:τ氪χ
2 固体物管理规划
第五节 土地生态规划(4学时)
1 土地利用类型
2 生态功能区划
第六节 城市生态规划(8学时)
1 城市生态问题与生态城市
2生态健康理论与方法
3 生态承载力理论与方法
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
重点:环境生态规划专项组成/环境生态专项规划主要内容与方法
教学要求:理解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的内涵,掌握其研究方法与应用;掌握生态足迹的含义和计算原理,并学会利用数据开展对某市的生态足迹分析;了解改进生态足迹方法的前沿进展;全面理解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含义和类型,并会举例说明;掌握生态系统价值分类方法,并熟悉相应的价值评估方法的实施过程和各自特点;掌握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在土地规划、生态补偿、生态功能区划等领域的应用;掌握生态功能区的概念,划分原则、程序、方法,熟悉我国在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分的进展和相关文件,全面掌握我国生态功能区划分方法和主体功能区的概念;学会利用生态功能区分析计算方法展开案例评价和研究;了解典型城市生态专项规划,熟练掌握水、气、声、土、废等环境生态专项规划方法;熟练掌握规划决策分析方法,学会对方案的风险、费用和效益展开科学计算与分析
(三)第三章 环境生态规划决策与案例 学时:4
主要内容:
1 环境生态规划决策过程
2 环境生态规划实施与管理
3 环境生态规划决策支持系统
4 环境生态规划案例
重点:环境生态规划决策方法及案例
教学要求:学会3种不同决策方法与决策条件,了解决策支持系统组成和基本功能,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个完整的环境生态规划
其他教学环节:组织学生参观北京市城市规划展览馆;邀请环境生态规划领域专家做专题讲座
(四)第四章 复习与答疑 学时:2
重点:回顾环境生态规划的主要概念和方法
教学要求:辨析环境生态规划的相关核心概念,并学会使用相关方法独立展开规划
四、教材与学习资源
1. 郭怀成,尚金成,张天柱等,环境规划学,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1
五、教学策略与方法建议
1. 结合课件、照片、音频、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进行课堂传授
2. 就教学内容展开课堂计算与案例讨论
3. 参观北京市规划展览馆
4. 专家讲座
六、考核方式
1. 课堂作业(30%):3-4次课堂作业,含小论文(结合课堂学习内容和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参观,撰写相关主题课程论文,题目自拟)
2. 课堂表现(10%):出勤、上课讨论、回答课堂问题
3. 期末考试(60%):以闭卷考形式检测学生对课程的核心概念和方法的掌握程度